原标题:河北每天7500头生猪保供京津
张家口蔚县,北京四方红科技股份公司的新建猪场已经投产。总经理祖胜介绍,蔚县猪场设计年出栏150万头,一期预计明年1月开始出栏,70%以上将销往北京市场。
“蔚县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属冀西北山间盆地,有利于加强隔离,降低疫病风险。政府政策优惠,提供能繁母猪补贴、生猪死亡保险、产业资金补贴,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祖胜说。
记者日前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通过稳产保供和疫情防控两方面的积极努力,截至9月底,河北省生猪生产已连续4个月实现环比增长,产能逐渐恢复。目前,河北每天调往京津的生猪达7500多头,已与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基本持平。
“密罐式”防控成效显著
“据我们估计,河北目前的生猪存栏量是1800万头,占京津冀地区的80%以上。保障京津猪肉供应,河北是主力。京津冀一衣带水的历史性关系决定了这一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产业经济岗位专家路剑说。
“面对疫情,各省都采取了防控措施。河北毗邻京津,京津的庞大市场对周边省份都有吸引力,河北虽不是唯一来源,但供应京津市场的猪肉都要经过河北,所以河北的情况较一般省份更复杂。”路剑介绍,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方面,河北省从今年年初开始执行生猪养殖防疫“密罐式”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何谓“密罐式”?祖胜告诉记者,四方红公司的蔚县猪场实行全封闭、全密闭、全隔绝的管理方式,“对物资物料采取隔离、消毒、检测等手段,对进入猪场人员严格执行隔离48小时到72小时的管控措施。在洗澡、更换专业服装,再经消毒、检测后,才能进入生产区。转运环节,从内部转运到转运中心销售的全过程,避免与外界的直接接触。形成防疫的‘闭环’。”
“我就知道一个新婚的小伙子,从年初到现在都呆在一个猪场里面,8个月没出来。”路剑说。
解决“不敢养”“没钱养”
今年8月,雄安新区召开了2019年首届雄安猪业论坛,三地猪业技术体系专家围绕疫情影响下京津冀生猪产业现状进行深入探讨。路剑介绍,在去年疫情发生后,三地生猪领域一直保持密切交流,“京津的疫情防控力度较大,也导致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对河北依赖增强。河北方面,也希望京津两地专家能给予更多的支持。”路剑说。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加强对养殖场户的技术指导,由省畜牧业检测预警中心等机构对市场动态进行预警分析,每周发布动态信息,指导养殖场户按市场需求生产。河北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和实验站长也深入养殖场户,推广杂交改良、分段饲养等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技术,帮助养殖场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难题。同时广泛宣传生猪扶持政策,解决疫情防控背景下养殖场户“不敢养”问题。
敢养了,资金不够怎么办?针对“没钱养”问题,经协调,河北无抵押养殖企业已明确可申请信用贷款,建行承诺信用贷款最高200万元,邮储银行承诺最高100万元。贷款方面,还将进行生猪养殖抵押创新,尝试用土地复垦费、应收账款、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等进行抵押贷款。
将承载京津外埠基地建设
截至9月底,河北省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分别下降20.1%和19.9%。“今年内,确保生猪存栏止跌回升,猪肉市场供应不断档。明年,使生猪生产恢复到常年水平。”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新希望、牧原等国内生猪领军企业正积极到河北投资建场。据统计,河北省计划新建、改扩建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达450家左右,投资约97亿元,全部投产后可增加存栏量260多万头。新希望六和集团公司在石家庄深泽县新建年出栏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于10月底开工,牧原公司在邯郸、邢台、衡水等地新建5家规模场,可新增年出栏60万头。
京津生猪生产的恢复一定程度上也将仰赖河北的空间。天津农业农村委日前制定的生猪稳产保供措施中提出强化与京冀等周边省份对接合作,鼓励龙头企业在外埠建立基地,生猪产品返销天津,确保2021年猪肉综合自给率达70%以上。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市生猪产业创新团队产业经济岗位专家乔娟说:“北京的外埠基地建设工作起步较早,北京市最新的政策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外埠基地建设,保证猪肉市场供求稳定。河北紧邻北京,是生猪企业建设外埠基地的首选地域。”(记者 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