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助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一线视角・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
培育设施农业是农村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如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个生动案例。
在云南大理,主打樱桃番茄种植的春沐源集团一度面临困境:如果上马玻璃温室项目,产量有望再翻一番,运营成本可以大幅降低,预计能收获更大效益,却迟迟不敢投资扩建。其中原因,不是企业没有投资意愿,而是此前的土地政策不允许。根据2014年原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有钢架结构的玻璃温室不得占用基本农田。根据该通知,春沐源一期项目采用的较为低端的塑料薄膜大棚符合要求,准备投资建设的二期玻璃温室却不合规。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实现这一要求,就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玻璃温室不得占用基本农田的硬性要求,出发点在于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设施农用地审批管理,从源头上杜绝乱占滥用耕地问题。在设施农业起步阶段,这个政策起到了较好的规范发展和引导发展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全面整治“大棚房”问题,严肃处理了一批以农业大棚为名,搞餐饮、建别墅的违规行为,遏止了违法违规用地乱象。
然而也应看到,短短几年时间,随着中高端农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设施农业异军突起,快速发展。据了解,建设玻璃温室,以目前的技术条件不会破坏耕作层,复耕只需要移除相应设施就可以,原有的滴灌设施也能用于粮食种植。玻璃温室可以有效利用冬季时间,不仅不会影响粮食生产,还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发展设施农业有了新思路、新方法。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2019年年底,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设施农业属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种植设施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新政策并没有突破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红线,而是更加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坚持农地农用,鼓励发展设施农业。相较于老政策的“堵后门”,新政策在“强监管”的同时,着力为设施农业规范发展“开正门”,在确保耕地安全的前提下,让耕地发挥更大价值。
政策创新,打开了设施农业的创业蓝海。相关企业已经开始筹集资金,谋划二期玻璃温室项目。而此次设施农业改革的受益者,远不止一企一地。中国很多地方的冬季蔬菜供应,依赖于温室农业。有农业专家指出:樱桃番茄等蔬菜种植,玻璃温室等设施农业是标配。从云南省情看,山地多平地少,连片坝区基本都被划为基本农田。改革指向束缚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释放的政策红利将实实在在惠及“三农”事业。
科学保护才能更好利用,科学利用才能更好保护。在耕地政策制定中找准保护和利用的平衡点,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定能让耕地发挥最大效用,确保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作者为本报云南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1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