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陈琼 潘瑞雄 驻十三师记者站赵宝山报道)2月3日,腊月二十九,春节就在眼前。一大早,十三师红星一场七连职工王周瑜就开着车赶回了连队。
“刚给哈密市的各大超市和火锅店送完货,现在得赶紧去看看我的‘宝贝’。”王周瑜口中的“宝贝”就是他养殖的7万只鹌鹑。
回到家中,妻子准备的早餐已上桌,王周瑜却是水都来不及喝,就钻进了家隔壁的鹌鹑养殖基地。
“添饲料、加水、清理圈舍,只有把它们伺候好了,我才能安心吃饭。”王周瑜一边喂鹌鹑,一边向记者介绍,他养殖的7万只鹌鹑,每天能产蛋500多公斤。
“鹌鹑蛋营养丰富,近年来备受消费者青睐。我考察发现,在哈密地区大规模养殖鹌鹑的人屈指可数,我就抓住了这个商机。”王周瑜回忆说。2014年,王周瑜去西安多方考察后,引进了5000只鹌鹑苗,成为十三师第一个规模化养鹌鹑的人。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风险与机遇并行。由于气候差异大、养殖技术不成熟,王周瑜的鹌鹑苗到家仅一个星期就死了3000只,使他损失了1万多元。
性格要强的王周瑜并没有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养殖鹌鹑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他又补进了一批鹌鹑苗,并通过向内地的养殖户请教,专心学习养殖技术。在鹌鹑育雏期的20多天里,他和妻子索性把家“搬”到了养殖基地,常常24小时不合眼照料鹌鹑。
经过不懈努力,2015年,王周瑜养殖的2万只鹌鹑成功进入产蛋期,他家的鹌鹑蛋因品相好、口感佳,一推向市场便被抢购一空。尝到甜头的王周瑜立即扩大养殖规模,还带动团场2户职工一同养殖鹌鹑。
“鹌鹑生长周期短,养殖回报可观,是增收致富的好项目。一只鹌鹑从出壳到产蛋只要40多天,产蛋期可达1年,不仅鹌鹑蛋是‘金蛋’,能赚钱,不再产蛋的鹌鹑也可以卖,而且鹌鹑的粪便也能卖给种植户当肥料。”聊起鹌鹑,王周瑜说得头头是道。
2018年,兵团深入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职工群众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多元增收的积极性高涨,抱团闯市场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借着改革的东风,王周瑜于2012年成立的哈密羽丰养殖合作社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王周瑜的养殖合作社已吸纳50多名团场职工群众入社,建成占地100亩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养殖肉鸡40万只、鹌鹑7万只、蛋鸡2000只。
“搞养殖,就得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玩’特色,占先机,这样才能在市场中闯出一条致富路。”王周瑜感慨地说。
随着鹌鹑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王周瑜的眼光变得更加长远,“合作社要延伸鹌鹑养殖产业链,对新鲜的鹌鹑蛋进行深加工,这样一来,每公斤鹌鹑蛋至少能增加3元利润。”王周瑜告诉记者,合作社采购的鹌鹑蛋加工设备已经到位,年后就着手安装,预计今年5月就能投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