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防止种业卡脖子,打好种业翻身仗,种猪重要性也从国家层面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
2021 年3-6月,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新牧网联合农财宝典种猪联盟启动以“2021 中国匠心种猪调研”第二季活动,由资深记者组成调研考察团,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种猪产业深度调研工作,调研中国种猪产业的剧烈变化,挖掘讲述育种路上匠人事件,分享种猪行业精英的观点。本次调研走访由广州广力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牌协办。
2021年6月18-19日,主办方将在郑州举办第二届中国匠心种猪高峰论坛,为中国种猪业提供分享交流高端平台,为中国猪业赋能。
龙凤山农牧张飞:“rdquo;?为何生猪市场始终存在“引种怪圈”?张飞给记者列出了五大原因:
第一点,主要原因在于国内育种企业多数存在观念错误。在市场红利面前企业都太浮躁,存在“拿来主义”心态,看见好的东西就想着直接拿过来使用,而不是见贤思齐钻研打造,特别是育种这类“耗时耗钱耗力”的工作,往往在大量投入后还见不到明显的回报,导致真正踏实做育种的企业还是少数。
第二点,育种目标不够清晰。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品种?还是土猪选育杂交培养新品种?又或是将外来品种改进纯化,打造中国的“美系”、“加系”“法系”种猪?什么都想做到,却往往顾此失彼……缺乏明确的目标也是当前国内养猪业的一大问题。
第三点,育种人才问题。多数企业育种人才缺乏,亟需实力强大的团队进行攻关。育种工作辛苦见效慢,不易考核,企业育种人员不稳定。科研院所育种缺乏持续性,项目结束,育种工作随之陷入停滞。
第四点,战略制定需“接地气”。虽然国家对于种猪企业的发展给予了许多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质种源的快速推广,整体提高了养殖业的水平,但对于顶端优质种猪的培育依然缺乏重视,至今高品质种猪依然靠从国外引进。联合育种虽然在理论上非常美好,但实际上企业之间多数还是以自己利益为导向,一旦彼此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联合育种工作的推进将困难重重,还需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找出良性健康的合作模式。
第五点,政策导向不明显。国外引种、保种企业和自主育种企业享受一样的补贴待遇,对提倡完全自主育种导向性不明显。重大育种项目多由科研院所牵头,部分科研人员为了毕业或评职称升迁做项目,市场导向性不明显,也不能激发育种相关人员培育自主品种的积极性。国家对国内自主培育的优秀新品种成果推广宣传力度还不够。
高水平育种是必然但也需过程
国家对于育种工作的重视毋庸置疑,生猪产业关系国计民生,提高生猪供给保障能力是当下及未来畜牧业发展的重大任务,近期发布的2021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指出,生猪稳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而如何构建高效高质的生猪产业发展,也会是养猪业和社会各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
养猪业需要正确的引导,张飞提议,国家可以加大投入,建议国家不再提供补贴而是成立国家种畜禽产业投资基金直接对育种企业投资,最后根据生产效益分红,这样不仅能减轻财政压力,还能有效提升企业育种的积极性。由企业确定方向,科研院所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做好分工执行到位。最后,张飞建议国家和畜牧业主管部门从战略层面制定育种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业链分工与协作,鼓励并支持畜牧龙头企业组建专门育种公司,打造以育种企业为主导,科研院所育种专家团队参与的产学研联合育种模式,经过持续选育,最终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知名种猪品牌。
关于育种,龙凤山农牧多年来一直踏踏实实,通过传统的选育方法不断精进优化,从2000年刚引进时13-14头的产仔数,到如今提升了近两头的生产成绩,龙凤山付出近20年的努力。
张飞坦言“国外的种猪企业基本都是上百年的家族企业,行业还需沉下心踏实做育种。”同时据记者了解,2018年起,龙凤山农牧也积极与华中农大等多个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引入基因组选育等多个新技术改善种猪性能。
张飞提醒广大养殖业同仁,未来生产成绩依然是衡量养猪企业的黄金标准,现在的高猪价掩盖了很多管理上的漏洞,当养猪的狂潮散去,猪价恢复正常后,就会是真正拼成本的时代,高水平的育种是未来必然的趋势,也是行业人士应有的基本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