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食品安全网
首页 > 食品新闻 > 国内 > >

250万吨的“水产金矿”,最大赢家为啥是中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06 16:14:29 来源:互联网

 鱿鱼,一种毫不起眼的海洋软体动物,最小个体仅1~1.8cm,寿命只有1~2年,亲鱿产卵后就会死去。但是谁能想到,这种低等生物却拯救了中国的近海渔业,并为中国贡献了50多万吨的优质蛋白!

 

鱿鱼也叫柔鱼、枪乌贼,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资源储量极其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远洋鱿鱼是国际公认的“大蛋糕”,消费需求大,捕捞国众多,中国、日本、西班牙等均是积极的参与者。

 

据统计,全球鱿鱼的捕捞量为250多万吨,远超南极磷虾的40万吨。截至2018年,我国的鱿鱼产量已超过52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5,是“鱿鱼蓝海”的头号赢家。

 

  鱿鱼为何是“海洋金矿”?

 

鱿鱼属于头足纲十腕目,是一种非常聪明的软体动物,视力和触觉高度发达。和章鱼不同,鱿鱼共有10条触手,每条触手内侧密布吸盘,生有一圈细密的小齿,用于捕食小型猎物。

 

事实上,大多数鱿鱼的体长都不超过60公分,以沙丁鱼、磷虾、银汉鱼等小型生物为食,但食性却非常贪婪,掠食性强。鱿鱼不仅吃得多,而且还很能“生”,后代以数量取胜,容易形成渔业规模,增殖潜力大。

 

鱿鱼的卵子可以分批产出,被包裹于胶质状的卵鞘中,每个卵鞘可容纳数百个卵子,产卵量可达数千枚。在西南大西洋,阿根廷鱿鱼是响彻全球的捕捞品种,渔场的新生鱿鱼在3个月内就能从0.1~1cm长到5~10cm,资源蕴藏量可增加几十倍,增产速度远超预期。

 

正因为如此,鱿鱼就像磷虾一样可以年年捕捞,堪称一座“海洋金矿”!后续的加工、销售也是一门长久的产业,红利大,附加值高。据统计,我国在2017年共捕捞了32万吨鱿鱼,若算上进口的冷冻鱿鱼,加工总量达到了40~50万吨,创造经济效益约200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鱿鱼的开发仍需警惕过度捕捞,防止未产卵的亲鱿被一网打尽,否则就可能导致繁殖断代。后果之一,远洋捕捞量会降低,效益下滑;后果之二,高等海洋生物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海豹、海象、鲸鱼等大型哺乳动物。

 

科学家曾在南乔治亚岛发现一头死亡的海象,其胃容物中约有96%都是鱿鱼;另有报告估计,一头成年的抹香鲸一天可以吃掉700~800条鱿鱼;鲨鱼、企鹅等也都依赖于鱿鱼资源。如果商业捕捞不加限制,放任各国滥捕亲鱿,属于海洋动物的那份“奶酪”很难保证不会被收割。

 

为了合理开发鱿鱼资源,各个捕捞国正在由片面捕捞转向加工升级,并将配额量控制为总储量的3%~5%,确保鱿鱼的消耗在合理的尺度之内。

 

  中国为何成了最大赢家?

 

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近海渔业进入了一个尴尬的时间节点:既是产量的鼎盛期,同时也是走向枯竭的阵痛期。这一时期,“四大海产”产量相继飙升,近海捕捞既没有额度限制,也没有实施禁渔期,对网眼的尺寸、捕捞方式也没有严格管控,管理相对粗放。

 

1973年8月,黄海东部出现了我国第一批灯光围捕船队;1975年末,国营海洋捕捞企业中200马力以上的渔船发展到1000多艘,木质的渔船基本被淘汰。

 

再到90年代,我国近海渔船发展到10万艘,每年捕捞1000万吨海产。在当时,东海、黄海、渤海的渔业逐渐转入低谷,资源明显衰退,部分海域的小杂鱼占到了6~7成。反映在渔货上,则是鱼虾蟹性成熟的提前、品质的下降,低龄化、小龄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面对这种尴尬局面,我国当机立断,采取了两大补救措施:第一是主动且有序地退出近海捕捞,重点发展内陆的养殖;第二则是引导渔民由近海转向远洋,开发远洋渔业。

 

很显然,面对近海“无鱼可捕”的困局,寻找新的替代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某种意义上,鱿鱼恰好是对我国近海渔业的绝佳救赎,“一年生、一年灭”的属性决定了捕捞的“合理性”、“持续性”。

 

然而,我国寻找鱿鱼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89年,中国水产总公司委托上水大“浦苓”号捕捞船前往日本海(公海)对当地的鱿鱼渔场试探性捕捞,取得成功。

 

直到1990年,舟渔依托上水大技术支撑又有两艘由拖网渔船改造的鱿钓灯诱渔船接力探捕,而后经过有序发展,捕捞能力逐渐提高。到1992年的时候,鱿钓渔船的数量发展到了16艘,每年可捕2500多吨,比1990年增加了4倍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壮大,我国已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鱿鱼捕捞大国,年产量稳定在50万吨左右,专业的鱿钓渔船就有600多艘。值得一提的是,从2020年7月1日起,我国首次在公海实施了3个月的休渔期,兼顾了鱿鱼的繁殖。有了合理的养护式禁渔,鱿鱼的产量不降反增,这是中国为世界鱿鱼产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为什么不是网捕,而是钓捕?

 

鱿鱼捕捞不是用传统的围网、拖网捕捞,而是采用拟饵光诱钓作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理论上,传统拖网确实也可以捕捞,但是弊端很多。比如,很多海鸟、海兽以及海鱼也会被一网打尽,兼捕和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物种保护。从1993年以后,联合国就禁止了网捕的方式,钓捕开始成为主流。

 

钓捕的专一性极高,搭配诱捕技术,捕捞所得基本都是鱿鱼,没有其他渔获物。更重要的是,钓捕的效率还非常高。

 

鱿鱼具有趋光习性,喜欢聚群活动,距离海面0~800m左右。在作业时,渔船先利用特制的卤素灯引诱四周的鱿鱼,等鱿鱼群密度升高后再关掉大排灯,接着打开小规格的诱捕灯,再一次集中渔获,提高密度。

 

效率最高的捕鱿方式当属自动钓捕,利用机械设备自动化作业,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当饵钩放入水下后,鱿鱼群便疯狂掠食,很容易被钩挂住。这些倒钩上并没有倒刺,鱿鱼经过滚轮后在重力作用下可自行脱落,直接通过传送带运往船舱。

 

总结

 

中国入局鱿鱼捕捞业已有30年,规模从无到有,产业从小到大,完成了“鱿鱼蓝海”的一大壮举。如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鱿鱼一哥”,在养护资源的道路上率先做出了表率,公海禁渔值得提倡、推广。

 

无论是鱿鱼还是磷虾,资源再生速度快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保护。恰恰相反,只有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兼顾其他海洋动物的需求,这块“蛋糕”才能越做越大。目前,国际上将亲鱿的捕捞控制在40%以下,禁渔保护也初见成效,“远洋征鱿”未来可期!

版权所有: 吉林食品饮料网 Copyright(c) 2016-2019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8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fw@service.com
吉林食品饮料网打造全国快消食品招商代理信息服务平台,食品进出口招商代理、小食品招商代理经销商、食品饮料招商代理网站,免费服务让食品企业诚招代理商买卖最好的食品。
未经吉林食品饮料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