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食品安全网
首页 > 食品新闻 > 国际 > >

沙漠蝗洗劫东非南亚恐酿粮食危机,专家:可收集蝗虫做干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19 16:25:43 来源:互联网

2月以来,肯尼亚告急,巴基斯坦告急……对农作物最具破坏力的千亿蝗虫军团,足以影响半个地球。

 

东非蝗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近日,印、巴已动用数百架飞机喷洒农药试图拦截蝗虫的行进,但结果堪忧。两国官员均表示,如果任由蝗灾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印巴两国今年的粮食产量。

 

除南极洲和亚欧大陆北纬55度以北地区,全球均受蝗灾侵袭。其中破坏力最大的,就是这次东非蝗灾的主角——沙漠蝗虫。沙漠蝗虫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超强,偏偏又食量惊人。

 

沙漠蝗虫是否会从南亚进入中国?对此,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看来,目前东非蝗灾尚难以波及我国,其原因在于蝗虫缺乏生存环境,且喜马拉雅山脉成为了我国的天然屏障。专家亦表示,蝗虫不会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于2月15日表示,东非蝗灾已经对全球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要严防东非等地区国家出现粮食危机。

 

  沙漠蝗难以进入中国

 

本次蝗灾始于非洲,后飞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目前已到达印度和巴基斯坦。

 

在印度,蝗虫已经进入拉贾斯坦和古吉拉特两邦。印度当地时间2月14日,印度拉贾斯坦邦财政部长格洛特(Ashok Gehlot)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目前已有4000亿只蝗虫侵袭拉贾斯坦邦,37万公顷农田受扰。蝗虫群可以包括上百亿只蝗虫,整个战斗群长度达60公里、宽40公里。格洛特表示,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失控的蝗虫已有向其他各邦蔓延之势。

 

据《印度时报》17日报道,在受灾最为严重的拉贾斯坦邦,目前蝗虫只存在于一小块地区,对农作物的威胁大幅减弱。但印度政府仍发布预警称,预计今年6月,印度西部沙漠地区可能出现规模更大的蝗灾。印度蝗灾防控部门已着手防控准备,并计划使用直升机和无人机灭蝗。

 

正遭受27年来最严重蝗灾的巴基斯坦,为抗击蝗灾,于1月31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还批准了《抗击蝗虫国家行动计划》。

 

巴基斯坦政府官员表示,蝗虫在巴基斯坦每天都成倍增加,其一天所破坏的粮食量,可供3.5万人食用。

 

在南亚肆虐的蝗虫,目前距离中国只有一步之遥。那么,蝗虫是否会进一步拓展,进入我国西南边境?对此,中方专家的观点颇为一致,认为蝗群迁入我国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康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的蝗灾是由沙漠蝗造成的,而中国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区,这是东非蝗虫难以进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蝗虫防治专家张龙则表示,受限于我国与巴、印接壤地区的地形,蝗虫很难越过高海拔的寒冷地区。他还提及,沙漠蝗虫已经在巴基斯坦等国开始降落产卵,产卵后的蝗虫迁飞能力将会显著下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害虫生防研究室主任鲁新研究员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与前述两位专家一致的观点。

 

鲁新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道,蝗虫难以进入中国境内,其原因有二。首先,此次造成蝗灾的蝗虫属沙漠类型,目前在我国发现的蝗虫只有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两种,这几种蝗虫的习性具有很大不同,沙漠类型的蝗虫难以在我国生存与繁殖。其次,天然的物理屏障阻隔了蝗虫进入中国的途径。我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相隔着一个喜马拉雅山脉。考虑到我国边境地区有着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蝗虫很难越过高海拔的寒冷地区。而从蝗虫现在的迁徙路径来看,其走向也并不朝着喜马拉雅山方向,而是流向了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和喀布尔河(流经阿富汗、巴基斯坦)。

 

不过,鲁新表示,中国并非没有发生蝗灾的可能,但是可防可控。中国历史上蝗灾发生频数较多,蝗灾与旱灾和水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当然,也因之积累了较多蝗灾防治的经验和教训。我国近几十年来大兴水利,将涝洼地都修成了水库,使蝗虫没有了栖息地。与此同时,我国目前采用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可以在蝗灾一开始就将蝗虫杀死,杜绝了其成群迁移的可能。

 

收集蝗虫做干粉?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学者称,印巴地区常年都有沙漠蝗暴发,这次是近3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但如果将时间维度拉长,在这次之前,蝗灾的严重程度也很高。然而,也没有进入中国产生危害。中国历史上也没有沙漠蝗虫大暴发的记载。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农村,一直有收集蝗虫(蚂蚱)喂养鸡鸭的习惯。蝗虫干粉蛋白质含量在70%~75%之间,显著高于鱼粉粗蛋白含量,且氨基酸种类齐全,容易被动物吸收,是极好的饲料原料,可以作为禽类、水产及特种养殖蛋白原料。

 

鸭子放养治理草原蝗虫也是很好的办法。不过倘若形成蝗灾的话,单纯依靠鸡、鸭来消灭蝗虫,可行性极低。因此,建议人工使用围网或其他工具,大量收集蝗虫,然后通过烘干机烘干粉碎即可。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称,蝗虫收集制粉是较好的手段。千亿级别的蝗群,如果能够制成蛋白质粉,将带来数十亿级的经济价值。

 

具体来说,按照一只蝗虫10克计算,10亿个蝗虫的重量可达到1万吨。按照烘干率50%计算,可制作5000吨干粉。目前,超级鱼粉价格在1.35万元/吨,蝗虫蛋白质高于鱼粉,按照鱼粉价格计算,其产值可达到6750万元,何况当前蝗灾种群已经是千亿级别。

 

目前治理蝗虫主要通过大面积喷洒农药,虽然快速,成本相对较低,但容易污染环境,而一些鸟类及其他动物可能会误食中毒蝗虫,导致死亡。

 

由于化学合成农药对非靶标生物造成为害,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化学防治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还出现用药越多病虫害发生越严重等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加大了生物防治的力度。

 

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先举例称,比如,引进蝗虫微孢子,这种真核病原微生物在致死蝗虫的同时,能削减蝗虫繁殖能力。再比如,引进了蝗虫病毒、病原线虫,以及通过转基因技术产生效果更好的真菌,这些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我国种植防护林,改善作物抗虫害也对预防蝗虫灾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仍需关注东非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此次蝗灾已致肯尼亚、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等国的粮食生产完全停滞。该组织已于2月11日向全球发出了预警,需要警惕被沙漠蝗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

 

在南亚方向,印度学者预测蝗灾将造成印度粮食减产30%~50%。巴基斯坦的减产情况预计与印度类似。

 

在目前的受灾国家中,印度的粮食产量最大。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目前印度的粮食产量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中国和美国。2019年,印度粮食年产量约为3.1亿吨,占世界粮食产量的9.39%左右。

 

印度官员表示,如果蝗灾没有得到有效抑制,不仅会影响印度本国的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也会对粮食贸易和就业产生影响。

 

在粮食贸易方面,印度是世界上粮食的出口大国。仅以水稻为例,2018年,印度水稻产量1.1亿吨,出口量达1100万吨,一年可获得外汇超过37.8亿美元。

 

在就业方面,虽然农业占印度GDP的比重逐年下降,2019年其比重达14%左右。但是印度农业就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近一半,在近五年间,其比重维持在43%的水平。

 

对此,有印度学者担心,印度粮食减产的负面效应或在未来一段时间显现,其具体表现为:贸易顺差收窄和失业率上升。

 

先正达印度业务可持续发展总监拉维(KC Ravi)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印度受蝗灾袭击的地区,比如拉贾斯坦邦贾洛尔地区,先正达为当地提供含有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使用的有效成分的植保产品Karate(高效氯氟氰菊酯)。此外,先正达也将在该地区引入I-SAFE项目,为农民提供防控虫害的技术方案与指导。

 

2月13日,中国农业农村部蝗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第一期《治蝗快报》。该办公室将密切关注世界沙漠蝗发生动态,积极为巴基斯坦和非洲蝗灾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分享我国蝗虫可持续治理经验。同时,扎实做好国内蝗情监测,掌握蝗虫发生动态,制定防控方案,做好应急防控准备,确保蝗虫“不起飞、不扩散、不成灾”。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OCHA)呼吁,目前全球多个地区受蝗灾影响严重,但是仍需将焦点放在东非地区,这些国家受波及严重,且难以有效应对灾害。联合国粮农组织目前正寻求7000万美元的援助,以遏制蝗虫在东非进一步扩散。

 

2月15日,屈冬玉表示,将为蝗灾国家地区提供防治的技术援助,并呼吁各国为受灾地区国家提供人道主义帮助。

 

不会影响中国粮食安全

 

印度等国的粮食减产是否会波及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粮食贸易?对此,鲁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看来,影响不会太大。

 

鲁新表示,首先,全球主要蝗灾地区并非我国主要的粮食贸易合作伙伴;其次,我国粮食进口结构多元化,可以保证粮食供给安全。

 

中国粮食贸易的产品种类主要有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在进口方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全年粮食进口总量约为1.15亿吨。中国也正不断拓展这四种产品种类的进口来源地。除美国、加拿大和南美国家等传统进口来源地外,近年来,俄罗斯和东欧中亚地区也成为了我国主要粮食进口合作伙伴。

 

林国发对第一财经称,如果蝗灾仅仅单纯在东非地区暴发,对全球粮食影响较小,但如果蝗灾在南亚持续甚至进入东南亚和东亚,将对全球粮食、玉米、棉花、糖料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北京梭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文峰接受第一财经采访表示,南亚地区人口基数大,是世界主要的粮食生产地和消费区,粮食可以基本自给,并有一定量出口,实质是一种“紧平衡”状态。一旦灾害减少了粮食等农产品的供应,出现缺口,将会对世界市场产生较大冲击。因此,要引起当事国、国际机构的重视,确保蝗灾及时被控制,防范可能给本国及全球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

版权所有: 云南食品饮料网 Copyright(c) 2016-2019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8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fw@service.com
云南食品饮料网打造全国快消食品招商代理信息服务平台,食品进出口招商代理、小食品招商代理经销商、食品饮料招商代理网站,免费服务让食品企业诚招代理商买卖最好的食品。
未经云南食品饮料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